<acronym id="tzrg3"><ruby id="tzrg3"></ruby></acronym>

    <var id="tzrg3"><sup id="tzrg3"></sup></var>

    <optgroup id="tzrg3"></optgroup>

    非洲時報

    首頁  >> 今日泉州  >> 查看詳情

    非凡十年 泉州高質量發展步伐堅實

    2022-09-28 18:47:35 來源: 非洲時報 閱讀 (13086次)

    十年答卷,精彩回響。泉州市統計局日前發布“喜迎二十大”泉州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分析數據,這份全市民眾在中共泉州市委、市政府堅強領導下交出的沉甸甸成績單充分說明,十年來,泉州以主力軍擔當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邁出了堅實步伐,實現了新的跨越——躋身GDP萬億城市,形成九大千億產業集群,獲批國家創新型城市,“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近年來,泉州城市發展堅持高水平建設,城區面貌日新月異,城市品位不斷提升,人居環境得到極大改善,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大幅提升。圖為在泉州市區桃花山遠眺城東片區局部景色。(張九強 攝)

    十年中,泉州城市實現萬億級臺階的歷史跨越。全市生產總值從2012年的4813.95億元(人民幣,下同),增加至2021年的11304.17億元。2021年,全市人均GDP128165元,按年平均匯率折算,全市人均GDP1.99萬美元,大幅高于世界銀行最新收入分組標準高收入經濟體的水平(1.27萬美元)。

    十年中,泉州產業轉型升級持續釋放活力動能。全市三次產業結構由2012年的3.161.935.0,調整為2021年的2.156.941.0。2013-2021年,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9.4%,民間投資成為投資的主體。

    十年中,泉州以不斷優化的營商環境護航實體發展。2021年末,全市市場主體總數達127.49萬家,比2014年增加88.7萬家。

    十年中,泉州民眾幸福生活的質感溫度大幅躍升。泉州市本級和10個縣(市、區)先后建成國家生態市、縣、區并獲命名,已建成111個國家級生態鄉鎮、1659個市級以上生態村;環灣建成區面積從2012年的176平方公里,拓展到2021年的243平方公里,城鎮化率由2012年的59.5%,提升至2021年的69.7%;民生保障持續改善,就業社保全面提升,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教育、文化、體育、衛生健康……民生事業件件都有新躍升。
     

    世遺泉州:中國第56項世界遺產

    2021年,“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申遺成功,成為中國第56項世界遺產,也是國內世遺大家庭中“最年輕”成員。申遺成功后,著眼于做好“后半篇文章”,泉州以打造世界遺產保護利用典范城市為目標,統籌歷史文化遺產保護與發展,讓更多文物和文化遺產活起來、走近你我他。

    回望漫漫申遺路,泉州申遺,在近十年按下“加速鍵”。十年來,愛遺護遺的城市底色愈濃。法治先行,《泉州市海上絲綢之路史跡保護條例》《泉州市中山路騎樓建筑保護條例》等一系列政策法規相繼出爐;守住底線,全市建成不可移動文物信息化管理平臺、不可移動文物監測系統、文物保護修繕和“三防”工程項目庫等,持續提升管理水平;強化考古,與中國社科院、北京大學、省考古研究院等合作考古、建強平臺;雕琢城市,開展生態修復、城市修補試點,啟動古城整治提升工程,實施歷史文化街區和名鎮名村保護、古城街巷風貌綜合整治提升。

    十年來,搶抓機遇發展文旅產業經濟。政策引導,《泉州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改革發展專項規劃》《加快推進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陸續出臺;專班推進,成立文旅經濟產業發展小組,設立8個工作專班推進文旅經濟產業發展(招商)工作;系統營銷,融入“清新福建”“全福游、有全福”等活動,年均舉辦文旅主題活動2000場以上,“世遺泉州”登上綜藝平臺、短視頻APP,相關話題熱度數以億計。

    文化遺產在泉州,逐漸成為一場沉浸式的文化體驗、一種家門口的生活方式。
     

    海絲商貿:足不出戶“買全球”“賣全球”

    “一只北大西洋的龍蝦,從打撈出海到餐桌,最快只需要27個小時。”在泉州,老百姓對如此便捷的跨境購物體驗已經見多不怪。201912月,泉州獲批國家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此后逐步形成綜合保稅功能區、口岸通關功能區、供銷一體化功能區以及市場采購功能區等四大功能區,持續推動跨境電商高速發展。泉州因此入選“中國跨境電商出口發展20強城市”,并獲批跨境電商零售進口試點城市。

    跨境電商展現強勁活力的同時,也成為推動泉州外貿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的一把利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編者注:以下簡稱“黨的十八大”)召開以來,泉州創新培育了市場采購貿易、跨境電商等福建省最多、最活躍的外貿新業態,是中國唯一一個擁有兩個市場采購貿易試點的地級市,其中石獅市場采購試點首創了“采購地申報、口岸驗放”通關模式,并在中國首獲預包裝食品出口試點。

    十年來,泉州還持續推進口岸對外開放,成為福建省口岸開放數量最多、口岸運量增長較快、口岸基礎設施較為完善的地區之一。不斷壓縮通關時間,實現進口整體通關時間17小時,出口整體通關時間1.5小時,優于中國平均水平。創新培育晉江陸地港,落地國際陸港、保稅物流、國際快件、跨境電商、國際郵件、冷鏈物流、產業園等功能,構建完整的外貿及跨境物流服務場景,形成了以“國際陸港口岸”“跨境服務口岸”雙口岸并行的服務體系,是目前國內第二大陸地港、中國口岸服務功能最齊全的平臺。積極拓展外貿物流新通道,僅用40多天就開行“中歐班列”,創下了“中歐班列”從論證到開行的中國最快紀錄。
     

    海絲泉州:在文化交流中促進民心相通

     


    過去十年,作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重要起點城市的泉州,緊抓“一帶一路”建設這一歷史機遇,結合申報世界遺產等工作,從創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先行區,到建設21世紀“海絲名城”,發展的步伐越來越堅定。海絲文化的交流互鑒,進一步促進泉州與海絲沿線國家和地區的民心相通。

    20136月,世界閩南文化節在泉州舉辦,來自38個國家和地區的海內外嘉賓3000多人共同領略閩南文化的魅力。

    同樣是2013年,泉州當選中國首個“東亞文化之都”。緊隨其后,東亞文化之都·2014泉州活動年精彩上演。

    作為海上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永久落戶城市,2014年以來,泉州連續舉辦四屆海藝節,迎來了超過60個國家和地區的上萬名專家學者、藝術界人士、國際友人參與。

    類似這樣,從高端到民間,從專家到青年,以“海絲文化”為內核,這十年中,泉州還舉辦多場盛會,構筑平臺載體,有力促進民心交融相通——

    20152月,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國際研討會高峰論壇在泉州舉行,30多個國家的280余名專家學者圍繞海絲建設交流研討。
    201511月,第十四屆亞洲藝術節在泉州舉行,全球五大洲40多個國家的藝術家與學者,在這里“情系亞洲、逐夢海絲”。
    20174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青年創意與遺產研習班在泉州舉行,來自全世界65個國家的青年代表齊聚千年海絲古城,共話文化遺產保護。

    弘揚海絲文化的同時,泉州始終堅持保護海絲文化遺產。2016年年底,泉州頒布首部實體法《泉州市海上絲綢之路史跡保護條例》。2021年,“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后,泉州提出要創建世界遺產保護利用典范城市。未來,泉州海絲文物勝跡、文化瑰寶、獨特價值等,將更好地與世界共享。
     

    科創泉州:“國字號”招牌接連落戶

     

    去年5月,泉州國家級榮譽榜上再添“金字招牌”——國家創新型城市。這份沉甸甸的榮譽是對泉州科技工作再次強有力的肯定。

    黨的十八大以來,泉州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相繼獲批建設福廈泉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泉州片區、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等多項國家級試點工作,科技創新“關鍵變量”逐漸轉化為泉州高質量發展“最大增量”。

    這十年,泉州持續加大創新投入,研發投入強度從2012年的0.91%提升到2021年的1.44%。大力培育創新主體,形成微成長、小升高、高變強的“科技創新領軍梯隊”,去年全市科技型中小企業1528家,同比上年實現翻番,數量居福建省第二。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合作共建18家大院大所,其中包括首批福建省創新實驗室“清源創新實驗室”、中國第一個區域型時間中心“海上絲綢之路時間中心”和福建省首個國家大科學裝置“高精度地基授時系統泉州站”。實施“領軍人才+創新團隊+創新項目”精準引才模式,引進高層次人才團隊49個,全市擁有研發人員近5萬人。

    這十年,泉州聚力打造創新高地,福廈泉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泉州片區19項創新舉措被省里列入推廣清單,數量居福建省第一;泉州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創新能力指數居福建省第一、中國第九,泉州省級農業科技園區在福建省驗收評估中排名第一。泉州還不斷培育有“溫度”的創新創造環境,比如,改革科研項目組織形式,實施15項“揭榜掛帥”機制科技重大專項;推動46項審批服務事項實現網上可辦率100%、“最多跑一趟”100%;實現15項科技政策兌現采用“免申即享”方式直達企業;簡化企業加計扣除政策申報流程,該做法在全中國推廣;在福建省率先將科技特派員服務延伸拓展到二三產業,實現全市行政村(社區)、三次產業全覆蓋。
     

    萬億泉州:民營經濟成就城市奇跡

     

    十年來,在“晉江經驗”的指引下,面對復雜多變的宏觀環境和風險挑戰,泉州上下傳承弘揚“晉江經驗”,政企攜手、共克時艱,共同推動民營經濟發展活力持續迸發,努力實現新時代新飛躍,先后榮獲了中國民營經濟綜合改革試點、中國首批“民營經濟示范城市”創建城市。

    2021年,泉州在福建省率先打出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1+N+N”政策組合拳,制定“九獎八補七服務”政策,發布16個惠企政策主管部門、171項獎補政策申報指南。在此基礎上,泉州今年發布支持民營經濟發展“1+1+13”政策“大禮包”,并落實惠企政策線上直達兌現。

    政策“解渴”,包袱“減負”,泉州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步伐愈發輕快——

    堅持實體為本。泉州以制造業立市,培育了9個千億級制造業產業集群(紡織服裝、鞋業、建材家居、石油化工、機械裝備、食品飲料、工藝制品、紙業印刷、電子信息),工業增加值躍居中國城市前10位。

    聚焦品牌運營。泉州有“品牌之都”的美譽,塑造出安踏、恒安、達利、九牧等一批知名品牌,全市擁有中國馳名商標159件、馬德里國際商標注冊985件、有效注冊商標60萬件,均居中國地級市前列。

    形成泉商網絡。泉州在世界170個國家和地區遍布950萬泉籍華僑華人,成立上千個僑團組織和250多家異地泉籍商會,200多萬人在外經商。同時,泉州本地涌現出一大批愛拚敢贏、根植性強的民營企業家,全市市場主體總量突破130萬戶大關,居福建省首位。

    站在“晉江經驗”提出20周年的新起點,泉州正圍繞“強引擎、建載體、鑄鏈條、提存量、拓增量”,實施“抓創新促應用”“工業園區標準化建設”“重龍頭、強品牌、鑄鏈條”“綠色數字技改”“抓開放招商促項目落地”專項行動,書寫民營經濟發展新篇章。

    文:蔡紫 吳秋明 王樹帆 陳智勇 許雅玲

    yy播放欧美三级片_蝌蚪3p色播激情五月天_2021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精品流畅_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V不变影院
    <acronym id="tzrg3"><ruby id="tzrg3"></ruby></acronym>

      <var id="tzrg3"><sup id="tzrg3"></sup></var>

      <optgroup id="tzrg3"></opt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