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個人,6輛摩托車,14000多公里,從羅馬騎到溫州。6月9日開始,溫籍旅意華僑鄧建義帶著隊員開啟了一場“絲綢之路”摩旅騎行。
“回來啦!終于能吃上正宗的鴨舌、魚餅、豬臟粉了。”這是回到溫州時,鄧建義最迫切的想法。
15日下午4時多,伴隨著摩托車的轟鳴,鄧建義一行比原定計劃提前一天抵達溫州市區,完成了為期近40天的騎行之旅,他們沿著“絲綢之路”跨越歐亞七國,總里程達到14000多公里。
鄧建義出生在溫州市鹿城區,14歲到意大利生活,至今已經26年。他差不多每年都回溫州。“老坐飛機沒意思,我玩摩托車已經10年了,于是就夢想著,能夠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回國。”他說。
經過3個月的周密策劃,6月9日,9名隊員從意大利羅馬出發,一路途經希臘、土耳其、格魯吉亞、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等國,然后在新疆進入中國境內,走甘肅、陜西、湖北、安徽等地,直到溫州。
從羅馬出發,到溫州結束,鄧建義感覺“就像做了一場夢”,車隊經歷過集體沒油停在路上的情況;遇到過路線幾乎一致,從國內出發赴歐洲的摩托車友;體驗過父親節當天在海關10多個小時的焦急等待;還感受過連續14個小時在筆直的道路上的風馳電掣……
其實,長時間在直行道路上騎行頗為危險,因為周圍環境基本不變,容易出現幻覺,忘記自己在騎車。后來,鄧建義想了個辦法,讓所有車子不停地調換騎行位置,才讓大家的注意力更加集中。
說到路上最震撼的時刻,鄧建義說,一定是在6月27日,全隊在新疆霍爾果斯口岸入境的那一刻,“已經騎行了近萬公里,終于回到祖國,在雄偉的中國國門前拍照,那種內心的激動,無法形容。我心里就是一個想法——回家的感覺真好。”
進入國內后,整個車隊一行騎得更加放松,也更加順利。“過程比我想象中還要快一點,尤其是回到祖國之后,3500公里、2900公里、2100公里……每天我都在計算著回到溫州的公里數,不僅僅是想要準確把握騎行進度,更是急迫地想要早點到家。” 鄧建義說,終于回到溫州,耳邊是熟悉的鄉音,眼前是豐盛的家鄉美食,可以好好休整一下了。
其實,他們還有一項同樣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整理這一路上極其難忘又值得珍藏的經歷,“我們已經用視頻的方式全部記錄了下來,我想多年之后回看,一定別有一番樂趣。”
感動跟拍攝影師的十個瞬間
今年30歲的浙江青田籍攝影師小雨是此次騎行團的跟拍攝影師。除了興奮,一路上頗有感觸的小雨還分享了最珍貴的幾個鏡頭。
羅馬

6月9日,他和團隊一同出發去羅馬,拍下了第一個珍貴鏡頭,“當時歐洲中華騎士聯盟的成員自發組織護送我們,浩浩蕩蕩三十幾輛摩托車,太壯觀了!” 小雨說。

在羅馬離別之際,大家相互揮手告別。
土耳其

有離別就有相聚,在入關土耳其時,騎士團遇到了4個意大利摩友,時隔48小時之后,又在另一座城市偶遇。“當時覺得真的太巧了,就趕緊把這個畫面捕捉了下來。” 小雨說。
土耳其

在土耳其入關的時候,一抬頭突然看到天空中飄來一朵特別像中國地圖的云。
格魯吉亞

在格魯吉亞看到一個施工工地上寫著“生命至高無上 安全責任為天”等中文時,特別感慨祖國強大的基建能力。
中國

“但最讓我震撼的,還是在中國國門前拍照,中國國門真的太雄偉了。” 小雨說。
哈薩克斯坦

一路上也遇到了些小意外。當團隊穿越哈薩克斯坦無人區時,在離加油站只有1公里的地方,大家的摩托車突然沒有油了,只能推車到加油站。
俄羅斯

正值傍晚,落日余暉灑在大家的背上,格外好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