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烏市聚鑫機電設備有限公司負責人徐鏡錢最近接到一個大單:通過阿里巴巴國際站,一名非洲客戶一口氣購買了35臺空氣壓縮機。全球生意從線上來,這對浙江外貿人來說已是常態。
與20年前相比,“地瓜經濟”正以更多方式共建共享全球化“光合作用”的紅利。除了跨境電商這樣的貿易“新品種”,各式展會新平臺持續厚植“地瓜”生長的土壤,觸達世界的新通道不斷打開。
以浙江為起點,“地瓜經濟”的藤蔓虛實并進,一路延伸開去,在全球市場織起一張更密集的新型貿易網。有來有往,詮釋著浙江經濟的活力與韌性。而來往的密度、頻次和延展范圍,則是浙產“地瓜”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大趨勢,積蓄起的更強競爭力。
如今,浙產“地瓜”勇闖天涯,而天涯近在咫尺。
尋找新曲線
數字化藤蔓加速生長
韓國正刮起一股“海淘中國”風。相較本土電商平臺Gmarket和Coupang,中國豐富的產品供給力、極致性價比和物流效率,讓韓國消費者“用腳投票”,把阿里巴巴旗下的中國跨境電商平臺速賣通送上了購物類APP下載榜首。
戶外野營桌、大型帳篷和自助燒烤架,是浙江戶外品牌探險者在韓國賣得最好的幾個品類。企業去年入駐速賣通拓展韓國市場,目前店鋪日銷售額在3000至4000美元,大促時能超過1萬美元。
(客商在義烏國際商貿城一區選購。)
“我們很多產品都是針對亞洲市場研發的。國內跨境平臺的運營人員在新品測試、行業趨勢分析上跟我們的互動溝通也更頻繁。”探險者跨境業務負責人說,他們把產品備貨在速賣通的威海倉,韓國消費者下單后,最快3天就能收到。
要在廣袤的全球市場找到下一條增長曲線,跨境電商無疑是最快的通路。習慣“走出去”的浙江人不會錯過這樣的機會。近5年,浙江跨境電商進出口規模增長8倍,其中出口增長41.6倍。
更重要的是,數字化賦予外貿更強的回彈韌性。今年1至2月,浙江跨境電商逆勢增長73.2%,拉動浙江出口增長1.6個百分點。
從全國范圍看,浙江跨境電商進出口額約占全國的六分之一,居全國第二。“走出去”,意味著新市場、新消費人群、新增量。而要贏得市場,快速迭代升級的優質產業鏈,是浙江經濟最大的底氣。
前段時間,“中國童裝之都”、湖州市吳興區織里鎮迎來了Temu童裝類目的招商團隊。這里聚集了超過1.4萬家童裝企業,商家不光擅長制造“爆款”,更新還很快:一個新品季能上新500至1000個新款。
不過,織里童裝一直以來銷售以中國市場為主,內銷占比約九成。其產業帶長板在冬裝的特點,也讓當地市場的旺季集中在8月至12月。
這讓“出海”更具想象力:去年在北美地區上線的跨境電商平臺Temu,近期正式登陸南半球的澳大利亞、新西蘭。如果能乘上跨境電商這艘快艇,并在澳洲市場打開銷路,就意味著全年都是旺季。
有“出海四小龍”之稱的速賣通、SHEIN、Temu、TikTok,以平臺建設加速牽引“地瓜經濟”藤蔓生長。
速賣通面向海外消費者推出Choice服務:3至5日配送、包郵、免運費退貨……這些中國電商沉淀出的經驗,如今輸出到海外,首批覆蓋包括西班牙、法國、美國、韓國等重點市場在內的55個國家。“體驗升級、需求供給,這是中國制造和跨境平臺面向全球市場正形成的綜合競爭力。”速賣通平臺相關負責人說。
持續發展的跨境電商,正成為中國乃至亞太地區對外貿易和數字經濟的重要增長點。設立中國首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的杭州,截至去年跨境電商出口總額已達1008億元,跨境電商賣家數超10萬家?;谶@樣的生態基礎,3月底,亞馬遜全球開店把全球首個綜合性賣家培訓中心落在杭州。
“世界超市”義烏,也在加速長出數字化外貿新能力。前不久,義烏久昌進出口有限公司業務經理畢付俠接到孟加拉國客戶的訂單郵件,業務員在中國小商品城chinagoods線上平臺“采購寶”里發布詢單信息,不出兩日就完成了交易。
“采購寶”不光能撮合訂單,應用場景還貫穿采購、驗貨、裝柜出貨、智能報關等整個出口鏈條。在此基礎上,義烏打通了8個部門的19個業務系統,推出義烏小商品城數字貿易綜合服務平臺。
“全球新貿易形勢下,義烏要迭代放大優勢,建立物理空間和社會空間的新鏈接,縮小時空界限。”義烏商城集團總經理王棟說。
做大朋友圈
從浙江推開世界之窗
4月15日,第133屆廣交會在廣州開幕,約6000家浙企參展。這個中國歷史最長、層次最高、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國際貿易盛會,已是浙江企業與全球采購商互相了解進行洽談的重要窗口。而這樣的窗口,正變得越來越多。
5月,第三屆中國—中東歐國家博覽會將在寧波如期而至。這是中國唯一面向中東歐的國家級展會,旨在進一步深化中國與中東歐國家經貿合作,推動雙邊貿易平衡發展。“萬億外貿之城”寧波聯手全國各地,和中東歐伙伴建起開放型的世界級“朋友圈”。
從寧波推開的這扇窗,見證了展會寬度、廣度的不斷突破。
(圖為寧波國際會議展覽中心。)
捷克歐若拉水晶亞洲地區銷售總經理徐學群是中國—中東歐國家博覽會的老朋友,2015年寧波舉辦中東歐特色商品展時,他們就入駐寧波市進口商品交易中心,自此扎根寧波,年年不缺席。
年年有魚水晶套皮茶具、三色水晶玻璃功夫茶具、彩虹系列水晶吊燈……如今,寧波國際會展中心的歐若拉水晶展館里,藏有不少文化交融的新產品。向產業鏈上游進軍,走向訂制模式,讓徐學群有信心把生意拓展到全球更大的市場。
中國希望看到世界,世界也同樣希望叩響中國市場的大門。塞爾維亞工商會中國代表處主任耶琳娜·斯特凡諾維奇說,塞爾維亞企業有機會組團敲開中國市場大門,最早正是源于2014年由寧波承辦的中東歐國家特色商品展。
經濟全球化是不可逆轉的歷史大勢,主動擴大進口的中國,將經濟的大海與世界相連,成為全球消費市場最具活力的引擎。從2018年中國舉辦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以來,耶琳娜·斯特凡諾維奇已連續5年參與,兩國不斷激發雙邊經貿合作潛力,在中國搭建的新發展平臺上共享開放機遇。
受疫情等多重因素疊加影響,過去三年,世界的連接曾一度受阻。“性格外向”的浙江主動出擊,在去年12月率先啟動“千團萬企拓市場搶訂單行動”,在逐步復蘇的海外各行業的頂尖展會上,都能看到浙江企業的身影。
具象的訂單與客戶背后是敞開的世界之門,更蘊藏著浙江企業重新洞察世界、思考未來發展機會的長遠謀劃。
風起云涌的貿易江湖里,去年增加了一位“新成員”:數貿會。在進博會、廣交會、服貿會之后,這個以數字貿易為主題的國家級、全球性專業博覽會,把首屆放在浙江杭州。這個連接線上線下、動力澎湃的新市場,一個制度供給、規則兼容性更好的全球貿易市場格局,引人遐想。
開辟新航路
觸達世界有了更多選項
搶抓機遇的義烏人奮力開辟新路線,以更快一步的動作,讓浙江的“地瓜”更快地觸達世界。
新通道的選項不斷豐富——
3月底,義烏對俄公鐵聯運郵路恢復運行。不同于傳統中歐班列全程鐵路運郵模式,“義烏—葉卡捷琳堡”公鐵聯運運郵模式的中國段采用公路運輸,郵件經滿洲里交換站運輸出境后,再換裝火車運往葉卡捷琳堡。
根據測算,新模式下,綜合運價與海運相當,運輸成本較航空運輸節約50%,運輸時間比全程鐵路運輸縮短近10天,比海運縮短近15天。
在鐵路、航空、海洋等運輸方式外,義烏開辟了“第四通道”——中歐卡航。3月底,卡航成功開辟了通往歐洲的陸路貨運新線路:義烏—莫斯科。
這條新通路目前已開行10車。得益于我國加入《國際公路運輸公約》,經備案的國際卡車從始發國到目的國,過境國家海關原則上不查驗、不開箱,跨國跨洲運輸效率更高。
新通路,打開了更廣闊的市場。4月23日,“義新歐”中歐班列(義烏—中亞五國)十周年紀念號發車,這是義烏與中亞五國間開行的第2024列。數據顯示,2022年,通過該班列的中亞五國進出口額比2013年增長了17倍。
(4月23日,“義烏-中亞五國10周年紀念號”中歐班列從浙江義烏發車。)
義烏平臺上,“義新歐”中歐班列已運行線路19條,覆蓋51個國家和地區、通達160個城市,服務網絡遍布亞歐全境,目前已實現一般貿易、市場采購、跨境電商、國際中轉集拼等多種貿易方式和業態全覆蓋。
東南亞是“一帶一路”沿線的機遇市場。繼越南之后,義烏開出首趟“義新歐”中老鐵路(義烏—萬象)國際貨運列車,接下去還將謀劃泛亞鐵路或海鐵聯運聯通泰國、柬埔寨、老撾、新加坡等國家,逐步嵌入中南半島經濟走廊。
當“趕海”有了更多新選擇,年貨物吞吐量連續14年位居全球第一的寧波舟山港,忙著沖破天花板:吞吐量大并不天然代表港口含金量高,由大到強,寧波舟山港亟須破解“大港小航”等困局,聚焦航運資源、提升國際話語權。
目前,寧波舟山港聯系全球的近300條航線中,“一帶一路”航線共計122條,占比近半。去年6月,浙江省海港集團首個海外項目——在迪拜投資建設的“一帶一路”迪拜站項目正式落地。迪拜站位于中東地區最大的自由貿易區杰貝阿里自貿區內,毗鄰中東地區最大的國際中轉港杰貝阿里港。
“有了這個樞紐節點,寧波舟山港就可以把自己的港口優勢與海外自貿區的區位優勢疊加,大力開發國際中轉集拼、全程物流等物流業務,進一步增強海外網點的攬貨能力。”浙江省海港集團相關負責人說,目前迪拜站項目組成員已與迪拜環球港務集團達成合作,開展了首單業務。
在世界市場找尋陽光雨露,勇闖天涯的浙產“地瓜”一路前行、一路進擊。(潮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