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到來,南半球喚醒了春天,南非人會不約而同地說:這個“彩虹之國”進入了最美的季節。在其行政首都比勒陀利亞和最大的城市約翰內斯堡,城市被數以萬計的藍花楹裝扮成紫色的“浪漫仙境”。最近,南非政府放出了即將對中國公民開放落地簽的消息,很多旅游愛好者紛紛開始把這個遙遠的國度列入計劃,9到11月藍花楹盛開,這一份紫色的夢幻的確是讓你“飛過半個星球”來一趟的理由之一。這令人驚艷的花朵背后,其實還有很多少有人知的“秘密”。
萬千寵愛的“入侵者”
南非位于非洲大陸南部,9月下旬氣候開始轉暖,人們就會期待一場春雨,雨水滋潤后陽光普照,比勒陀利亞近7萬株藍花楹競相開放,整座城市被連綿的花海如藍紫色的云霧般包圍著,再次證實自己“藍花楹之都”的名號,花期會持續八周左右。
在58公里之外的約翰內斯堡由于處于高原,氣溫會比比勒陀利亞低3攝氏度左右,藍花楹的花期會稍微晚幾周。當花期最盛時,有些街道兩側10米多高的藍花楹會形成一個“拱門”,紫色的花瓣散落一地,傍晚金色余暉從枝丫的縫隙灑下,色彩飽和度正好,宛若一道動漫中才會出現的“夢幻長廊”。
“藍花楹”的名字源于南美洲的瓜拉尼語,意為“芬芳的”,因此可見其為南非的外來物種。19世紀末,人們從巴西帶回樹苗開始在比勒陀利亞種植,嬌艷的色彩實在迷人,一時間滿城皆種??墒?001年南非政府宣布藍花楹為“三類入侵物種”,原因是它們對當地生態入侵性太強,正在取代本地的某些物種。但當地人太愛這些花朵了,最后取了折中的方案:不允許種植新的藍花楹樹,老樹死去后也不予新種。
盡管紫色的勝景貌似逐年減少,但這些樹木至少還能存活100年,絲毫不影響南非人持續的愛意。藍花楹已經成為比勒陀利亞城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這里每年都會舉辦藍花楹節,包含音樂節、跳蚤市場等活動,當地的電臺也是以藍花楹命名的。
考試季的“魔力”
《環球時報》記者專門找到了在比勒陀利亞最早栽種的兩棵藍花楹,它們目前在城中的一所小學當中。由于需要提前預約,且要校長同意,在孩子們放學后才能參觀,記者跑了三趟才最終進入校園。兩棵藍花楹樹格外高大,分別種在校舍的兩側,每棵樹下面都有一塊比勒陀利亞市議會立著的牌子,上面寫著“這是1888年種植的第一批藍花楹”?;ò陼⒙湓诩t色的屋頂上,樹下放學的孩子嬉笑打鬧,年輕的女教師們則會留幾張自拍再下班。
而藍花楹開放時,正值南非的“考試季”,所以也被當地學生們賦予了“魔力”。比勒陀利亞大學里流傳著一個說法,如果在準備考試的時候藍花楹花瓣落在你的頭上,你將通過所有考試科目。而另一種說法則是,如果你還沒有開始復習考試,等到街道都變成紫色的時候那就太晚了。
除了好運,當地人還認為藍花楹象征著智慧、財富和重生。南非國父曼德拉在自傳《漫漫自由路》中,回顧自己長達幾年的被審判經歷時專門寫道,“在藍花楹樹蔭下的那些時刻是審判中最愉快的時候”。他于1994年5月10日就職演講的時候再次提到了這種植物,“我們每一個人都與這個美麗國家的土地親密相連,就像比勒陀利亞的藍花楹一樣”。
“彩虹之國”不只紫色
當《環球時報》記者在藍花楹樹下拍照欣賞的時候,總有周圍的居民過來悄悄地說,“你知道有白色的藍花楹嗎?”仿佛是他們私藏了很久的“秘密”,不輕易透露給外人。
白色的藍花楹的確不太多見,且是不育的,意味著它們不能繁殖。在比勒陀利亞城郊的赫伯特貝克街可以找到幾十棵白色藍花楹路邊排列,也會有紫色的品種混雜其中。畢竟開白花的樹木種類很多,且沒有集中的簇擁之勢,從觀感上還是遜色于妖嬈的藍紫色。
南非的春天除了藍花楹,其他地區的花朵也很值得一看。比如從開普敦出發往花園大道的自駕路線,在8月份可以看到大片大片的油菜花,而且屬于純開放的田野,讓人可以在金色的花海里流連。如果往西部的大西洋海岸走,位于納馬夸蘭一帶,荒漠中盛開的五彩野花則會是另一番奇景,就像給大地編織的華麗地毯一樣。但這必須時刻注意天氣才行,因為花開的時間非常依賴雨量和陽光,非常容易長途跋涉后撲空,可以在每年的八九月關注當地旅游網站的信息,提前準備及設計路線。